游人小说网 > 北雄小说阅读 > 第1450章局面

第1450章局面


  九千余骑,一人三马,几乎把凉州和灵州一多半的马匹都收入到了大军当中。

  这主要还是得益于缴获了不少吐蕃人的马匹,以及突厥人带来了一些战马。

  大军如同洪流般漫过山川旷野……

  自从隋末战乱以来,西北有过几次大的战役,但这样一支成规模的骑兵集群,除了当年白喻娑乱军之外,也就是突厥西方汗阿史那求罗率军南侵,以及吐蕃人和唐军一战时能比得上了。

  …………

  大军在积石镇停留两日,陆续开拔,向南进入了积石山谷道。

  五天之后,大军的前锋所部终于钻出了积石山,前面便是高地荒原。

  此时已经来到三月末,南方已是暮春时节,可荒原上的冰雪还未完全消融。

  大军完全进入高地是两天后的事情了,在积石山南麓,大军再次进行了休整。

  主要是一些人产生了高原反应,需要适应一下。

  阿史那大奈等人商议一番,预估将用一个月到两个月才能去到苏毗。

  当然了,如果大军不管不顾的一路急行,其实用不了一个月便能到达目的地,可他们所率领的不是什么小股部队,而是一支正经的大军,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,不能走的那么快。

  但也不能在路上过于拖延时日,一个是粮草问题,一个则是苏毗人向大唐求援,援军自然需要尽快到达,不然援军未到,苏毗人却已灭亡,玩笑不带这么开的。

  …………

  春天万物复苏,是个生机勃发的时节。

  身处高原的吐蕃依旧在闹着内讧,不过处于山南地区的雅隆诸部终于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,统合好了内部,准备对香雄,苏毗这样的分裂势力进行反攻,重新统一吐蕃。

  这会六牦牛部的首领们还不知道,一支远征军已经启程,要帮助苏毗复国。

  其实他们根本没去考虑外部环境,多少年了,在高原南部的这片土地上,他们的对手就是那么几个。

  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眼界,大唐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了,即便两国产生了一次短暂的交集,使吐蕃征服北方高地部族的计划受到了挫折。

  可对于内讧中的吐蕃人来说,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。

  反正没有一个人会有那样的眼光,能够预料到大唐会出兵参与到吐蕃内乱当中来。

  生活在雅隆河谷的六牦牛诸部的人们就更是如此,他们世代生活于此,将这里看做神赐之地。

  西边的香雄人和北边的苏毗人,以及南边和东边的群山,死死挡住了雅隆人的视线,上千年来,高原南部这片天地里面,不断上演着类似于中原汉末的情节。

  香雄人强大的时候,雅隆人便联合苏毗人与之相抗。

  苏毗人强大起来了,那么雅隆人便与香雄的城邦交好。

  因为交通所限,三个城邦,或者是三个部族的人们也会怀揣着各种目的,进行联姻,结盟,与大环境相悖的事故屡屡发生。

  而宗教上的冲突也一直未曾停歇。

  常年处于这种封闭的环境当中,让生活在雅隆河谷中的六牦牛诸部呼吸都不得通畅,因为他们不能像苏毗人和香雄人那样和外人自由的贸易交往。

  这让雅隆的贵族阶层产生了多次的蜕变,最终变得充满了侵略性,因为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,于是扩张由此而来。

  结果就是雅隆人当中诞生了一位英雄,也就是朗日轮赞,他率领六牦牛各部吞并了香雄和苏毗,建立起了吐蕃王国。

  只是好景不长,当他死后,吐蕃立即陷入分裂当中,各部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干净,而是在他的统治期间隐藏了下来罢了。

  大唐元贞六年,吐蕃内乱已经过去了两三个年头,情节依旧复杂无比,外来人却在虎视眈眈,这无疑给闷头只想恢复吐蕃荣光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变数。

  …………

  而在千里之外的大唐京师长安,和春天一样,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  开春的时候,新罗人又来到了长安,请求皇帝陛下准许新罗真我王金德曼亲自前来长安朝见。

  李破毫不犹豫的允了,并下诏到新罗,召真我王入见。

  此时大唐已经灭掉了百济和倭国,对新罗的控制进一步加深,今年大唐会派遣官员渡海到百济,倭国,将那里彻底纳入大唐的版图。

  新罗幸存了下来,已成为大唐臣下,藩属之国,大唐也要派出官员常驻,对其施加各个方面的影响。

谷</span>  东海之上的局面日渐清晰,海上如今也只有大唐和新罗的船只在行走,局面颇佳。

  而这会也只是刚刚开始,大唐其实还未真正发力,因为随着大唐国力日渐恢复,以现在的国策而论,大唐对海上利益的索求是没有止境的。

  唯一能限制住大唐手脚的只有航海技术不够先进,让大唐的海船无法进行远洋航行而已。

  当然了,这是将来的事情。

  今年唐军各部将抽调一些精兵强将,聚集于半岛之上,数量上李破和臣下们商量了一下,应该在十五万人到二十万人之间。

  有了跨海作战的经验,大唐的君臣嫌弃的撇下了当年杨广走过的陆上路线。

  三征高句丽,以如今的眼光看来,几如孤独一掷,大军的后路几乎都在突厥人的威胁之下,即便成功收复了辽东,也无法跟河北连成一片,派军过去驻守,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变成孤军在外。

  海上现在就不存在这种状况,攻打高句丽的战事一起,大唐的船只完全可以仿效当年来护儿,周法尚故事,从海上进入浿水,协助大军渡河。

  条件太便利了,当年来护儿率军征高句丽,正是借此攻入平壤城,可惜的是功败垂成。

  尤其是第三次攻打高句丽时,来护儿依旧率军渡海,攻奢卑城,并大败高句丽军,高句丽君臣大惊,再次请降,还把大隋叛臣斛斯政给送了回去。

  杨广也很给面子的再次宣布罢兵,来护儿不得不郁郁而返,杨广的操作有点迷,但也不是不能理解,三征高句丽,耗费无数。

  攻不攻得下平壤城对于杨广,甚或是大隋来说,其实已经无关紧要,杨广那时候想要的只是一个结果,能把掉下来的面子贴回去的结果。

  实际上他的脸皮早已血肉模糊,不剩什么了。

  …………

  唐军现在的优势是前隋无法比拟的,选择从海路进攻高句丽,不但是因为李破的眼界问题,而且没有人在此期间对他形成掣肘。

  他不需要费心的为臣下,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世阀们平衡攻灭高句丽的利益,让这个人立功,让那个人去死等等等等。

  大唐此时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,那就是把高句丽按在地上狠狠摩擦,投降?不存在的,不把高句丽君臣牵来长安,那就是失败。

  …………

  高句丽不这么想,十几年前的旧事,他们记得很清楚,只要降了,敌人就会退兵。

  更何况,如今高句丽国人写就的史书上,是三次大败隋军,连隋国皇帝杨广都被他们射瞎了一只眼睛。

  也不知他们现在看没看过三国,反正当年的莫离支乙支文德只身渡江,在隋军中转了一圈,据说还遗属于仲文等人。

  “神策究天文,妙算穷地理。战胜功既高,知足愿云止。”

  这事于仲文,宇文述两个倒霉蛋扔下三十万大军,疯狂逃回去之后,是只字未提,多数是高句丽人编的,弄的和诸葛渡江一样离奇。

  李破当年就在大军当中,听说此事的时候,还曾暗自嘀咕过,不把人捉住讯问一下高句丽详情,竟然让人逃窜而去,于仲文和宇文述两个大将军还真是礼貌啊。

  …………

  高句丽的说法就是乙支文德凭借一己之力而退隋军百万,乙支文德的封神一战就是这么来的,丝毫也没提来护儿攻打进平壤城的事情。

  不过因为乙支文德被高元所杀,高句丽人再能吹,也要顾忌君王和权臣的情绪,于是乙支文德的记载也就成了删减版,没有给高句丽人太多发挥的余地。

  如今高元已死,高成继位,为乙支文德平了反,大家尽情吹了起来,高句丽战神就此有了神格,后来更是被八竿子也打不着的“子孙”们捧成了宇宙第一战神。

  只是不管高句丽人有多自信,高句丽的国力江河日下都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。

  高句丽最强盛的时期其实是晋末到隋文帝年间,高句丽总有辽东,南边的新罗和百济纷纷称臣。

  那时高句丽号称带甲百万,东北的靺鞨,契丹等部族大多归附于其下。

  他们和中原以及突厥的关系就算有所波折,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,外交上处理的还成。

  东亚三个强大的国度各守疆域,维系着微妙的平衡。

  而杨广破坏了这一切,于是三个大国之间连续爆发了战争,大家其实都没落好,弄的头破血流,一地鸡毛。

  大隋亡国了,突厥受到了重创,高句丽也是奄奄一息。

  而如今当大唐和突厥缔结了盟约之后,两国的目光便不约而同的都落在了高句丽的身上……


  (https://www.youren99.com/chapter/1211040/698594877.html)


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:www.youren99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ouren99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