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:神论
原来……这就是希望……
弘治皇帝大抵的明白了。
他微微眯了眯眼,很是认真的凝视着王守仁,眸光之中透着满满的欣赏之意。
一个读书人,成日读着四书五经,想要明白这些道理不容易。
而一个人明白了这些道理的读书人,敢于在这崇尚清谈的世道,将道理说出来,更不容易。
而最难的,不是能想明白这些道理,也不是敢于说出来。
最难的……却是真正肯去做出来,去将这些东西实践出来。
可是……在这个王守仁身上,三者有之。
希望……
弘治皇帝含笑着朝王守仁点头。
“此高论,朕现在终于明白了,如醍醐灌顶,哎……卿家是如何知道这些的?”
王守仁面对弘治皇帝的赞赏不骄不躁,而是朝弘治皇帝斩钉截铁道。
“这再容易不过了,无非……是受恩师的教诲,想百姓之所想,急百姓之所急。若是不能了解治下之民,又怎么能奢言治理呢。所以知道百姓需要什么,想什么,是最要的事情。天下的黎明百姓们何尝不想成为体面人,知道礼义廉耻啊。人都有廉耻之心,士人有,百姓亦有之。只是……当朝廷所崇尚的,乃是不切实际的经义,这经义之学,臣绝不敢有丝毫的诋毁,此乃圣人所遗留下来的瑰宝。可是……经义对几人有用呢?”
王守仁说着一双眼眸泛着炙热的光明,他抿了抿唇角,不禁顿了顿,又继续道。
“明明可以用浅显的道理,来教化百姓,为何,朝廷偏偏用的,乃是最复杂的道理?”
弘治皇帝背着手,面对这个疑问,他显得焦虑,于是来回踱步,忧心忡忡的道:“卿家的意思是……”
王守仁看了一眼一旁的庐州知府王广,显然,接下来的话,本是不该让王广听到的。
不过……王守仁无所谓。
反正他又不会说什么不该说的,因此他吞了一口口水,继续道。
“这是因为,有人需要将这浅显的道理,变得复杂。明明只是礼义廉耻,知道的越多,那么这礼义廉耻,反而就成了地上的石头,不值一钱。可若是将礼义廉耻变得复杂,变得难以参透,变成了玄而又玄,非要之乎者也一番,才能道的清,道的明的东西。非要写出一篇文章来,不但要对仗工整,还不可多一句,不可少一字,似乎只有这样,才能知廉耻一般。殊不知,这不过是点石成金之法,将一个简单的道理,变得越来越生涩难懂,掌握了他的人,才可借此,得到富贵。”
王守仁道:“正因为如此作,此前书院中所学,平民们学了无用,富贵人家,学了也只做入仕的敲门砖,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的精要,却无人再去理会了。长此以往,这教化,能行得通吗?”
“新学的精要,其实就是化繁为简,将这简单的道理,直言不讳的道出来,好让更多人能够听得懂,将这更多的时间,花费在教授人君子六艺之上,寻常百姓,入了学,既能明白道理,能借这些道理,知道有所为,有所不为之事,就已足够了,他们能学习到安生立命的学问,自然……越来越多的子弟,愿意读书,也肯读书。”
说着,王守仁激昂了起来,目光里透着自信,每一字每一句都咬得特别重。
“什么是希望?那勋贵子弟继承了祖先的爵位,在平头百姓眼里,这不是希望。那富贵人家的子弟金榜题名,对于他们而言,也不是希望。所谓希望,是在百姓们的身边,是在左邻右舍里,隔壁的张二狗,入学之后,得到了青睐,最终推荐入了西山书院,有了锦绣的前程,这便是希望。临街的王十九,读了书,被作坊高薪的请了去,娶妻生子,住上了大宅子,这……也是希望。自幼一起玩耍,甚至在一起搓过泥巴的刘三喜,幸运的在周刊里发了一篇论文,引发了学界的震动,这……更是希望。“
“只有发生在百姓们身边的,才是希望,至于那金榜题名之事,至于那远在庙堂的幸运儿,除了在茶余饭后,增加一些谈资,又与百姓们有什么紧要呢?”
弘治皇帝听着王守仁的字字句句震撼人心,此刻他心里感慨良多,却只是默然的站着,继续认真的聆听着。
“科举和寻常的百姓,没有丝毫的关系,读书和百姓们,也没有丝毫的关系,可是……在庙堂上,人们还在为科举取士,为教化之功而沾沾自喜,殊不知,当科举选贤和教化,将这占了天下九成的百姓排斥在外时,迟早有一日,便是社稷倾覆之时。”
方继藩在一旁,心里叹了口气,自己这个弟子,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。
这社稷倾覆四个字,本是任谁都不敢轻易说的。
可王守仁偏说了。
弘治皇帝似不以为意,竟是颔首点头,附和着王守仁:“有道理,极有道理。当今天下,和以往已经不同了,以往所依仗的读书人……而现在呢……现在……”
弘治皇帝本就是极聪明的人,此时已开始举一反三。
王守仁说的不错啊。
现在的大明,何尝不是遍地干柴?
以往的时候,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。
这是因为,士大夫很重要。
重要到什么程度呢?在地方上,这些士人几乎掌握了土地,掌握了佃农,掌握了舆论,掌握了一切……
皇帝必须依靠他们,才可以治理天下,如若不然,便是烽烟四起,天下大乱。
可现在呢……国库的岁入,土地的税赋,已经越来越少。从工商中所得,越来越多。许多不再学八股的读书人,凭着他们所学的其他学问,开始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,士人和对于雇农的掌控,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,土地的收益,也不远不如各行各业……
这一切……似乎都在预示着什么。
弘治皇帝眼眸一张:“是时候了……”
那王广听得王守仁的离经叛道之言,心里真是震撼不已。
他内心深处,是极反感这些言论的。
这言论简直是蛊惑人心,可是……
可是他却发现自己竟是无力反驳。
现在听到陛下突然一句……是时候了……
王广心头一震,他身躯颤抖,下意识的道:“陛下……什么是时候了……是……是什么是时候了…”
他喉结滚动着,似乎就等着天雷从天而降,心里恐惧到了极点。
弘治皇帝拉长了声音:“朕说……是时候了!”
王广觉得自己的两腿肚子在打颤,他张开口,极想说一点什么,却是发不出一点声音来。
弘治皇帝却是突然厉声道:“不能再似从前那般了,所谓顺势而为,天下在变,朝廷岂有不变之理,今日若不变,明日则继续困守下去,迟早有一日,这天下要推动着它去变,到了那时,就是社稷动摇之时啊……继藩的那一道章程,极有道理,只是……还是有些激烈,当下对于读书人,还需有一些措施,令他们不至绝望才好,朕再想想……”
一定要变……
可是要变……
又不能让彻底的将读书人推到对立面,这对朝廷没有好处。
眼下当务之急,是既要安抚住这些读书人,同时还要随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。
这是一个考验,犹如走钢丝,一旦有所偏倚,便要万劫不复。
弘治皇帝深深的吸了口气,目光不由投向王守仁,一脸赞许的说道:“王卿家,真是大才啊,有这样的人,能为朕所用,这是朕的福气。继藩,你教授的弟子,真是越来越让朕服气了,真是朕的佳婿啊。”
方继藩生怕王守仁又说错什么,立即道:“陛下,这不算什么,王伯安还有许多不足,儿臣一定以后好好的教育他。陛下登极,震烁古今,天下臣民,无不仰慕陛下恩泽,王守仁不过区区布衣,蒙陛下厚爱,方有今日,此诚如周文王遇姜太公,若无文王之贤,何来伯安显露他的才能。所谓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陛下之功,非文王可比,实乃伯乐之伯乐也,儿臣能生在当下之世,此三生之幸,王伯安,也是一样。伯安,快来谢恩“
王广震惊了,这话他听着都有些害臊,却是抓不到毛病,只能睁大眼睛,一脸诧异的看着方继藩。
“哦。”王守仁道:“臣谢恩。”
方继藩松了口气,你看,照着为师的话去做,就一定不会有错。
弘治皇帝却是摇头,朝着方继藩等人挥了挥手。
“少说这些,朕而今,心意已决,卿二人还是想想办法,这章程,需改一改,不可过于激烈,可既定的事,却非要做不可,朕既打定了主意,便绝不更改。”
方继藩立即道:“这个……事情怎么能两全呢,陛下……儿臣以为……”
王守仁想了想:“臣或许可以试一试。”
方继藩心里叹了口气,这弟子,丝毫不晓得变通啊。
(https://www.youren99.com/chapter/1459772/35113952.html)
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:www.youren99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ouren99.com